二十一世纪是“太阳能的世纪”,这句话在展示全球科技的世博会上,正一步步得到验证。
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上,当时全球最先进的太阳能建筑、光伏发电装置、太阳能游艇,以其“绿色能源”为卖点闪亮登场,一时风光无限。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,多晶硅、单晶硅、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接连亮相,为解决传统能源供给紧张开拓了独特思路。今年,上海世博园区内,太阳能已成使用量最大的绿色能源,实现了节能与美观的双丰收。
家用:梦想尚未成真
与石油、煤炭等矿物燃料不同,太阳辐射能的光热、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,不会导致温室效应、环境污染。太阳能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特性,更令其成为最被看好的新能源之一。
此次上海世博会上,太阳能的应用已渗透到了多个细微角落:宏伟壮观的世博主题馆上,屋顶一体化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实现了建筑功能和美学的兼收,不但呈现出上海城市肌理中最富特色的“里弄”艺术效果,还同时组合了防水、保温等建筑功能,堪称一举多得;绿树成荫的世博公园里,太阳能应用的庭院灯、路灯、草坪灯、灭蚊灯等照明系统,如星辰般点缀夜空,不但美观,其环保设计的初衷更与“绿色世博”理念相契合。科学家们计算,上海世博会内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年平均发电量为408万千瓦时,可减排二氧化碳3330吨。
不过,对大众而言,太阳能离家用似乎还远了点。
尽管太阳能属于一次性投入,太阳电近五年内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二,可相比普通电价贵了好几倍,实现真正的普及还有待时日。
价高:核心技术受制国外
早在上世纪80年代,太阳能就已作为一种新能源问世;20多年过去了,太阳能为何仍放不下高价的“身段”?
太阳能之所以高价,原因主要在于太阳能电池材料——晶体硅。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陆炳奎告诉记者,目前太阳能电池材料大致分为多晶硅、单晶硅、非晶硅等。多晶硅和单晶硅在国内发展相对成熟,其中多晶硅生产企业的转化率已从16.5%上升至17.5%,与国际水平持平。
相形之下,非晶硅的价格“高地”却还未攻下。专家表示,非晶硅主要用于太阳能薄膜电池,它能像“卷地毯”一样便于携带,这一特殊属性对太阳能应用的广泛性至关重要。令人惋惜的是,非晶硅的核心装备、工艺技术迄今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。
愿景:降成本逐步取代普通电
上海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红波认为,掌握了核心技术,太阳能的转化效率就会提高,成本随之降低,价格自然“着陆”,届时普及化将不再是个难题。不过,这样的“路线图”还有几个重要关卡需要攻克。
对于目前尚占据主流市场的多晶硅、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而言,我国相关企业已具备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,下阶段如何进一步提升多晶硅、单晶硅的转化率,确保转化稳定性更高,继而促使太阳能发电成本更低,将是“当务之急”;对于非晶硅薄膜电池而言,尽管深圳等地已有多个企业如春笋般“冒头”,但工艺技术仍局限在实验室内,还未能实现产业化生产;至于时下全球最为前沿的聚光太阳能发电,在我国尚处于示范阶段,掌握技术操作还须一段时日。
不过,李红波乐观表示,随着技术进步,五年之内太阳能发电将会逐步取代普通电,走进寻常百姓人家。在日本和德国,政府大力推广“百万屋顶计划”,家家户户可利用屋顶太阳能发电,相关的维护也很简单。有关专家表示,今后我国屋顶太阳能发电也将像太阳能热水器一样,成为居家不可缺少的装备,最终让太阳能点亮万家灯火。